中国美术家旗下 登录 免费注册
| 网站导航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帮助
新闻 评论 访谈 展讯 专题
视频 媒体 趣闻 杂志 点评
素材 百科 知识 史论 理论
会员 名家 官网 新锐 当代
论坛 群组 博客 微博 互动
辞典 教材 尚品 工具 艺搜
拍卖 预展 结果 排行 公司
交易 图书 特价 品牌 店铺
服务 建站 推广 人才 展示
机构 协会 画院 美院 基地 企业
画廊 连锁 收藏 博览会 博物馆 美术馆
代理 济南 长沙 曲阜 常州 加盟
旗下网站 》 国画家 油画家 版画家 雕塑家 建筑家 工艺美术家 中国紫砂艺术 书法大家 当代艺术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网 童画网 拍卖网 艺商网
生态美学要探索中国话语
2014年05月08日 中国文化传媒网 责任编辑:中国文化传媒网 热度:0  

       生态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将近20年的时光,但我们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话语,包括:以分析美学为背景的“环境美学”,以加拿大卡尔松、芬兰的瑟帕玛为代表;其二是以现象学与存在哲学为背景的“环境美学”,主要是美国的柏林特,当然还有尽管没有标示出生态美学但却是被公认为“形而上的生态学家”的海德格尔;其三是早期的生态理论家,例如著名的美国生态哲学家利奥波特的《沙乡年鉴》提出著名的“生物共同体”思想以及“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重要理念。这些理论为当代生态美学建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这些话语在相当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存在诸多差异,甚至有些西方话语与我们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难以兼容,就是俗话讲的有点“水土不服”。其表现之一是:西方“环境美学”与“环境批评”中仍保留了的某些“人类中心主义”遗痕;表现之二是:它们的分析哲学的理论背景与中国审美文化是有着较大差异;表现之三是:有关“自然全美”论述中的生态中心主义,完全忽略了审美中的人的因素,难以被我们接受;表现之四是:环境美学家们将环境审美概括为对象模式、风景模式或景观模式和环境模式,没有摆脱艺术审美的窠臼。

    摘自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兼论中国古代“中和论生态—生命”美学》,原载于《中国文化研究》(京)2013年第1期

收藏新闻
“聚沙为塔”展览在西藏拉萨开幕
感受丝绸之路文化“交织” 中国文物珍品赴...
汪子美:肖像漫画的“大画高手”
春江水暖——义乌、浦江、东阳馆藏近现代书...
清净淡远 神游天真 顾坤伯晚年之作 骎...
深入传统 立足时代 稳步前行——全国第十...
丹青千载说牡丹
开馆十五周年纪念 看程十发“不分书”
翰墨丹青轩辕情 共襄炎黄中国梦
“秘境:周松个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
藏品推荐
元青花三顾茅庐
五牛中国红瓷瓶
明洪武官窑青花香炉
中华佛瓷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3(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