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 登录 免费注册
| 网站导航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帮助
新闻 评论 访谈 展讯 专题
视频 媒体 趣闻 杂志 点评
素材 百科 知识 史论 理论
会员 名家 官网 新锐 当代
论坛 群组 博客 微博 互动
辞典 教材 尚品 工具 艺搜
拍卖 预展 结果 排行 公司
交易 图书 特价 品牌 店铺
服务 建站 推广 人才 展示
机构 协会 画院 美院 基地 企业
画廊 连锁 收藏 博览会 博物馆 美术馆
代理 济南 长沙 曲阜 常州 加盟
旗下网站 》 国画家 油画家 版画家 雕塑家 建筑家 工艺美术家 中国紫砂艺术 书法大家 当代艺术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网 童画网 拍卖网 艺商网
黄庭坚《砥柱铭》天价成交 何以天高云淡(图)
2010年06月24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又多了一个历史刻度:2010年6月3日,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上图为其局部)于北京保利五周年拍卖会上,以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件,更是一个值得展开的话题。

      学术的分量有多重

      许多年前,就听说了日本有邻馆收藏并陈设有一些重要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听说了他们有意出让其中的一部分,也在境内外拍卖场上见过其中的几件,但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见到他们识之为镇馆之宝之一的黄庭坚《砥柱铭》出现在市场上。

      因为是台湾人士策动从日本高价回购了《砥柱铭》,所以,便有了对黄庭坚书法有着数十年浸染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先生洋洋两万言的文章。这篇文章坦陈作者对于《砥柱铭》从存疑到肯定的思想过程与心路历程,从中可以感受到推翻旧案的激越,又可以学到见微知著的谨严。我们也许因此而有了一个更大的收获,这就是:学术,是可以四两拨千斤的。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发力复兴至今,各门类此起彼伏,时领风骚,惟中国古代书画类进而不展,令人纠结,所以如此,就在于赝品之忧挥之难去。因为中国历代文物与艺术品收藏之文献基本阙如,少量存世者又多语焉不详。乾隆朝开始编纂的大型工具书《石渠宝笈》与《秘殿珠林》,虽然把关甚严,却对皇家涂鸦大开其门;虽然尽力考证,却也是闭门造车,不及勘正;虽然记录详实,终究是有文无图,难以定鉴。一个多世纪的外敌入侵、内乱频仍,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畸形发展,不仅建树甚少,且是国门洞开,大盗小偷,内外勾结,致使文物流失,损毁无数……如此,到了政通人和、国阜民富、上上下下都有收藏之期,中国古代书画也是重疴难起,开始是依赖几位健在老专家“临时碰头拿主意”而时有作为,却也时遭非议;然后是依仗《石渠宝笈》与《秘殿珠林》而不顾一切,大举前行,却不乏冒失之态。本来就不充足的学术力量或者所言无人听,或者所说不由衷,或者所为不着调,久而久之,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基本处在自说自话状态,虽然相关图录也是引经据典,却是几与学术无关,最少是与当代学术无关。

      此番黄庭坚《砥柱铭》的天价成交,应该是当代学术的一大成就。此前,关于黄庭坚《砥柱铭》的研究与评价并不令人乐观。这件北宋时期的作品到了南宋,即得大收藏家王厚之青睐,后为权相贾似道收藏。明代末期,又入了当时书画收藏鉴定大家项元汴法眼,项氏于其上钤盖有60余方印章,可见其珍惜程度。可是,到了乾隆时期,此作被认为赝品,人们对之有“诸多猜疑”。因此,这件重要作品一直为民间收藏,从未进入内府。所以,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鉴赏印中,没有一方历史公藏印信。而且,在这些年出版的关于黄庭坚书法著作中,或者不提及此作,或以存疑方式处理。因此,《砥柱铭》此番回流上拍,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也许是日本有邻馆多年来识之为重器,也许是傅申的考据文章做得有理有力,也许是学术界关于《砥柱铭》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程度的一致,进入拍卖之后,虽然起价就是8000万,且竞价台阶以百万计、千万计,各方是互不相让,得手者最终更是以两个1000万而表现志在必得。这一结局的重要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其价之高,还在于和这些年天价成交的那些文物与艺术品比较,很少有如其一般,不为历代内府所重,不为《石渠宝笈》与《秘殿珠林》所载,而有如此礼遇。这表明当代收藏界对于当代学术界的重视,但愿当代学人能不负众望、不违天时。
     未来的空间有多大

      《砥柱铭》在拍卖之前,质疑之声时有所闻,所疑在其身世;高价成交后,质疑之声亦有所闻,所疑在其身价。

      去年,有两件宋代的书法作品过了亿元,一件是中国嘉德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人民币成交;一件是北京保利的曾巩《局事帖》,以1.0864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两件书法作品也都未曾入藏清宫,但都为当代鉴定大家徐邦达述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件作品有着相同的市场起点。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上有宋人手迹多则,知名度高者则是朱熹,所书不过数行,且不算经典。曾巩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书法作品传世不多,影响有限。与之相反,黄庭坚之《砥柱铭》不惟黄庭坚是中国书法史之“宋四家”之一,且此作乃大字行书,卷帙巨大。一方是高头大卷,一方是只言片纸,就作品的体量大小与内涵丰俭而言,自不是一个等量级。以前者的价格而推论之,后者是足以高企数亿的。或者说,其高位成交是合情合理的。

      重要的是,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无论如何,还远没达到其市场高度,因为其历史的悠久性、学术的深厚性、艺术的独特性以及中国国力民情的匹配性等等因素给其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推动力。

      撇开中西双方博物馆所藏文物与艺术品不论,可以进入市场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就其质量而言,完全不亚于西方文物与艺术品,而双方的市场价位依旧处在不等位置,虽然其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多年前,记者在一份市场调查中,曾经类比过毕加索与齐白石。其时,二者作品的市场价位距离是40倍。如今,毕加索作品的最高价依然是2004年以1.04亿美元成交的《拿烟斗的男孩》,当时约合8亿元人民币;齐白石《可惜无声》去年的成交价是9520万元人民币,不计时间成本,双方的市场价位之差约为8倍。几年时间,双方的距离降低了5倍,但依旧处在不合理状态。《可惜无声》是齐白石首屈一指的作品,而《拿烟斗的男孩》并非毕加索的代表作,如果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娘儿们》与《格尔尼卡》面世,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恢复到40倍甚至更多;目前,毕加索的一般性油画作品多以数百万美元交易,而齐白石的一般性作品还在5万美元上下波动,其间的距离还是40倍左右;毕加索的作品已经退位西方艺术品成交价前三名之后,齐白石的作品依旧是中国艺术品的市场标杆,这一进一退、一静一动,自然是距离的进一步拉大。

      当然,我们可以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起步尚晚来自我解嘲,我们可以以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力尚没达到着力收藏的地步来自我宽慰,我们可以以中国的收藏者学术水平不高来自我消遣,我们甚至可以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学术力量没有关注市场、或曰双方结合不紧密来自我排解,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在未来还有巨大的空间,这空间既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更需要准备充足的人力,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学术的准备,否则,我们将因为幼稚而冲动、因为贫乏而茫然、因为忘形而失态,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学费。

      在学术拓展的空间里,才会天高云淡,鹏程万里。



      从存疑到肯定

      笔者在35年前的黄庭坚研究论文中,对有邻馆墨迹本《砥柱铭》手卷的真伪不能遽断而存疑。此疑一直延续到今年初,主要是没有时间尽全力去解疑。

      “存疑”不等于否定,有疑而不解,风吹草动,莫不惊心,因此不论是对做学问或人生态度而言,都可能因“疑心生暗鬼”。近期《砥柱铭》易手,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故而重温旧题,较为细心地爬梳了此卷的有关资料,参考手头已有的学者意见,一再地思考并自我辨正,得出结论,如本文之标题所示,肯定此卷为山谷书风转变期的真迹。

      此卷风格,虽与其晚年的几件基准作品略异,但从吾人理解,每位书家的发展过程而言,无不具有其历史价值,正如同早期有人存疑的山谷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至今已被公认为重要真迹,其草书成就虽不及《诸上座》及《李太白忆旧游诗》等,但无损于其价值,而且让我们见识到未现老态的壮年山谷。

      作为一位历史人物,黄庭坚在文学史上,不但与苏东坡并称,又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他在书法史上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不但独创一格,且影响深远,乃是众所皆知的事。所以山谷的任何手迹,皆当为世人所宝。笔者迟钝,对有邻馆本《砥柱铭》的认知由存疑到肯定,竟然历经了35年的时光,方才将其定位为书风转变初期的重要作品。

      其一,此卷可以补充并扩展吾人对山谷特别是其大行楷书由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期的认知。因为传世山谷重要墨迹大多集中在其人生的最后五六年间,此卷填补了稍前一段(1094—1098)的空白,用笔爽劲清新。

      其二, 以此卷的长度而论,在此类山谷大行书卷中为最,长达824厘米,再加上题跋和画像,全长约1500厘米,其次为《经伏波神祠诗》。即在历代法书长卷中,也属前茅,如近来出现而晚于山谷300多年的宋克《书杜子美壮游诗》长卷,也不过是600厘米而已!

      其三,从南宋到清代题跋丰富,历经著名藏家之手,不仅保存稀有的南宋书法资料,而且还保存了被誉为南宋第一鉴藏家王厚之的十六字稀有印章,与贾似道的藏印并列。

      其四,以书写内容而言,此卷不同于一般的诗文。在这次有机会深入研究了这卷《砥柱铭》之后,笔者在古稀之年除了肯定此卷的真实及可贵之外,方才进一步认知了山谷多次为青年后进书写此铭的胸襟和动机,并深受感动!诚如山谷受北宋党争牵累,在贬谪之初书写另一草书卷名迹《廉颇蔺相如传》的弦外之意,在此文末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同样的,山谷在被贬入川之后,不但毫无怨言,而且对后学极力奖誉提拔,谆谆教诲,为国储才,五次三番地将他所敬仰的“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的魏郑公,以及“兴利除害、过门不息”的大禹作为后学的榜样,鼓励他们“持砥柱之节以奉身”,而不要“畏惧”,不要“改节”!至此,笔者才稍稍理解了为什么山谷被谥为“黄文节公”的缘由了!

      宋代禅僧将认知的阶段分成三段式,即一为“见山是山”,二为“见山不是山”,经30年禅修开悟后的第三段为“见山只是山”。当初,笔者因为先入之见,将墨迹本《砥柱铭》定为1101年,与后期代表作如《寒山子庞居士诗》、《张大同卷》、《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等相比,造成了认知上的困境。

      回想35年前,笔者的境界是在第一和第二之间,在既“是山”又“不是山”的夹缝中,但从未真正到“不是山”而加以否定的程度,最后“困而后知”,终于到达了“见山只是山”的境界。不仅如此,现在我眼所见之《砥柱铭》墨迹本,已经不是35年前的《砥柱铭》,因为我看此墨迹卷时,同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50来岁的儒者黄庭坚正在为一位青年后进执笔挥洒的神态。

      真希望黄庭坚在晚年能有机会像赵孟頫一样看到自己的旧作时,在这幅《砥柱铭》卷的尾端用他的小行楷题上这样一段:“数年来,百事不进,唯觉书字倍增胜!观此数年前书,似非我笔墨耳!”然后再借用赵孟頫的句子:“尔来自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不知年有不同,又乖合有异也!”若真的如此,那就可以省却众人的口舌、笔墨和争论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空想而已!但是在极尽了理性思考将此卷的一笔一划剖析之后,终于在认知了这幅没有签署名款的长卷之真实作者为黄庭坚之后,又令笔者从南宋以来对之倍加赞誉的累累题跋中,神游于此卷的历史情境中,最后终于又回到飘扬隽爽的字里行间及谆谆教诲的语句之中,深深感悟到贬谪之后的黄文节公那种不哀不怨,执着于一个知识分子忠君爱国、培育后进的高贵人格和胸襟,这倒是笔者在过去对一件书法作品作艺术欣赏时,从所未有的感动经验,令人在诵读赞赏之余,不禁为之低回不已!(作者傅申 为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

收藏新闻
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故宫博...
诗书画的历史:从苏东坡到郑板桥
书香飘逸方寸间
中法摄影家将用影像传播贵州桥梁文化
摄影作品看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买...
“像与成像——宿利群作品研究展”开幕
艺术史学者傅申长眠富春江畔 一生研究《富...
太原市文物局赴同济大学推介“名都并州”
甲骨文艺术展在纽伦堡开幕
吴昌硕、张大千等海派名家作品在沈阳故宫展出
藏品推荐
元青花三顾茅庐
五牛中国红瓷瓶
明洪武官窑青花香炉
中华佛瓷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888(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