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 登录 免费注册
| 网站导航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帮助
新闻 评论 访谈 展讯 专题
视频 媒体 趣闻 杂志 点评
素材 百科 知识 史论 理论
会员 名家 官网 新锐 当代
论坛 群组 博客 微博 互动
辞典 教材 尚品 工具 艺搜
拍卖 预展 结果 排行 公司
交易 图书 特价 品牌 店铺
服务 建站 推广 人才 展示
机构 协会 画院 美院 基地 企业
画廊 连锁 收藏 博览会 博物馆 美术馆
代理 济南 长沙 曲阜 常州 加盟
旗下网站 》 国画家 油画家 版画家 雕塑家 建筑家 工艺美术家 中国紫砂艺术 书法大家 当代艺术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网 童画网 拍卖网 艺商网
时代、图像与个性再造—​—品读隶书书风的流变
2024年06月16日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中国文化报 热度:0  

    凡人语及(隶书) 清 邓石如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风格演化史。以图像学的视角,从一种书体的出现到逐渐成熟和普及,再到演变和多元的发展来考察,通过材料和风格比对与梳理,建立起一种整体性艺术史观看方式,这是策划“书风(第五回)·图像学意义上的隶书研究”展的目的和初衷。

    之所以选择隶书作为本次书风展的考察和研究对象,是基于在中国文字演变史上,没有任何一种书体能像隶书一样,与篆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这也与隶书在金石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有关。

    隶书作为一种书体在汉代逐渐被确立。东汉时,由于统治者提倡名节孝道,社会上树碑立传、崇尚厚葬蔚然成风,产生了一大批诸如碑、墓志、摩崖、石经、石阙以及其他类型的杂刻,其中尤其以陕西、山东一代汉代书刻遗迹最为丰富,其书写风格多样,后世学习隶书者无不以取法汉代为书学正脉。清代受碑学思想的影响,加之个体审美的觉醒,产生了一大批擅长隶书的大家,他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书风的建立,在笔墨语言和个性化表达方面共同构成了清代隶书的辉煌篇章。可以说,汉代和清代构成了隶书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一批敏锐的书家将关注的视角投向了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汉简,以此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资源,出现了来楚生、林散之、钱君匋、孙其峰、沈定庵等一批擅写隶书的名家。时至今日,当代书家在取法古代书法资源的同时,不再局限于将视野放在汉代或者清代的经典名作上,而是从新发现的汉代文字砖、秦汉简牍或很少被关注到的宋元时期的隶书上获得新的审美元素,使隶书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本次展览从四个单元来呈现隶书自萌芽到发展至今两千余年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单元展现秦代至东汉、北齐时期隶书从萌芽到成熟的演变和发展,除了展出简牍,汉代隶书经典名碑《大开通》《石门颂》《西狭颂》《郙阁颂》《礼器碑》《尹宙碑》《曹全碑》等晚清民国旧拓外,还展出了汉代文字砖、瓦当、铜镜铭文以及北齐摩崖刻经,通过这些可以看出隶书在汉代及之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性。

    第二单元展出隋唐至宋代的隶书碑拓名作,除了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唐代重要的隶书名家韩择木、史惟则、史镐、王瑀等人的作品外,还展出了宋代绍熙五年刻于汉中石门栈道口由晏袤书写的《山河堰落成记》大字摩崖石刻,观者能很明显地从中感受到唐代隶书的严谨和宽博,以及宋代隶书的洒脱与灵动。此外,还呈现了唐代的“开元通宝”和宋代的“崇宁重宝”两枚代表不同时代的隶书钱币,希望人们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更多隶书的影子,而不仅仅将其局限在书法和审美层面。

    第三单元展现了明清时期的隶书名家作品。受金石学影响,清代隶书名家辈出、风格鲜明,此单元展出王铎、王时敏、邓石如、伊秉绶、桂馥、钱大昕、吴让之、黄侃的隶书作品,他们在广泛吸收前朝隶书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个人在题跋考据、书画鉴藏等人文方面的综合提升。清代在中国书画史上是各种风格流派、各种绘画语言最完备的时期,加之商业的发展,风格成为一个书画家重要的社会标签,这也是清代书家笔墨个性化背后的深层逻辑。

    第四单元展出了5位在当代隶书创作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书家的作品,鲍贤伦、张建会、张爱国、李守银、王客,每人展出四至五件形式各异的隶书作品。五位书家风格鲜明,都有自己明确的取法和研究方向。鲍贤伦取法的核心是秦汉时期的简牍文字,主要是秦简。简牍体系庞大,既有篆隶书的结体特点,又有行草书的笔意,鲍贤伦从中不断汲取、磨炼,形成了宽厚、拙朴,令人耳目一新的个人书风。张建会在对汉代隶书整体精神的把握和继承方面独树一帜,他的隶书于平实中蕴含灵秀之气。张爱国是书法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本科到博士,再到留校任教书法,他对书法有深厚而系统的认识和体验。张爱国的隶书最早以反复书写《蜀郡开通褒斜道刻石》(又称《大开通》)系列面世,引起书坛关注。他深受汉中石门系列摩崖刻石的影响,其隶书线质凝重而富有弹性,又常以古隶笔意书写当下热词,所谓古质今妍,大致如此。李守银的隶书深受汉代摩崖刻石《石门颂》的影响,其用笔恣肆中略带行书笔意,很好地展现了摩崖刻石自由浪漫的书风特点。王客的隶书取法宋元明时期的隶书墨迹,在众人学隶书言必取法汉代之前隶书之时,王客却独辟蹊径,在宋代至明代的隶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隶书风格。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创作的作品以外,展览还配合展出了5位书家临摹的一件古代经典隶书作品。

    隶书的出现和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是其实用性,在实用性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古人的书刻环境。这其中,尤其以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摩崖石刻产生的动因在叶昌炽《语石》中有这样的表述:“东汉以后,门生故吏,为其府主伐石颂德,遍于郡邑。”由此不难看出,摩崖石刻的产生多跟“铭功纪颂”有关。为了让观者近距离体会古人的书刻环境,策展团队实地拍摄了《寻访汉三颂》的纪录片,希望观众跟随镜头去感受那些凿刻在大自然中、悬崖峭壁上的文字魅力,感受天地山川之间岁月雕琢的神奇力量。

    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头,因为人的参与,从此焕发了人文的色彩,有了精神的力量和时代的温度。汉字是人类文明与传承的记录者,语言是沟通与对话的桥梁。希望观众能通过隶书的演变,关注不同时代的人文风貌,从而真正热爱上汉字以及汉字的书写。

    (作者系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策展人)

收藏新闻
170幅北京地铁壁画艺术作品集中亮相,为...
武汉首届书法季开幕,将举办50余场书法活动
谢雨、秦梦遥母女共同办展,用“声·色”传...
406位幼儿园孩子的1200件作品,出现...
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雷尔重磅大展亮相谢...
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展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璀璨登场
两岸文博从业者重庆共话博物馆发展
美国公民捐赠清代袍服入藏山东大学博物馆
全国摄影界资深“大咖”镜头对焦南京牛首山
文化大咖齐聚郑州 单霁翔等阐释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藏品推荐
元青花三顾茅庐
五牛中国红瓷瓶
明洪武官窑青花香炉
中华佛瓷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