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 登录 免费注册
| 网站导航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帮助
新闻 评论 访谈 展讯 专题
视频 媒体 趣闻 杂志 点评
素材 百科 知识 史论 理论
会员 名家 官网 新锐 当代
论坛 群组 博客 微博 互动
辞典 教材 尚品 工具 艺搜
拍卖 预展 结果 排行 公司
交易 图书 特价 品牌 店铺
服务 建站 推广 人才 展示
机构 协会 画院 美院 基地 企业
画廊 连锁 收藏 博览会 博物馆 美术馆
代理 济南 长沙 曲阜 常州 加盟
旗下网站 》 国画家 油画家 版画家 雕塑家 建筑家 工艺美术家 中国紫砂艺术 书法大家 当代艺术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网 童画网 拍卖网 艺商网
赵景宇|风骨越千年 不老是东坡
2024年03月18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苏东坡像


    甲辰春正,自北南下,造访海南省博物馆,跨越千年的岁月时空,近距离感受宋韵文化所沉淀出的生命智慧!尤为重要的是,一千多年以来,苏东坡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超拔的人格魅力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器识之闳伟,高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心胸之豁达,深受后人敬仰并给予世人无穷的精神力量!拜观“苏黄米蔡”书法真迹展览后着实令我云生胸次,眼界大开!当即吟咏而出晚清著名学者、诗人、南康进士谢启昆的《论诗绝句》:“居士寻诗墨未干,杏花消息雨声寒。谁言诗到苏黄尽,万里南行眼界宽!”


    东坡居士文集

    东坡居士书法真迹

    东坡居士书法真迹

    黄庭坚书法真迹

    米芾书法真迹

    米芾书法真迹

    蔡襄书法真迹


    翌日上午,我乘兴而至儋州“东坡书院”,前往拜谒我最为尊崇的苏东坡先生!我久久地伫立于东坡居士的影像前,脑海里浮现着这位古圣先贤的人生过往:书寄少游,登舟渡海,劝农耕垦,施药济众,传道授业,兼济黎汉,偃息桄榔,永儋耳山,肩舆西行,拨雪披云,庖膳养生,嘉言懿德,实乃我中华之夸也!或许可以这样言说,东坡居士毕生虽是命运多舛,但在我看来,他以其超凡的生命智慧把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了令世人所望尘莫及的“诗和远方”!东坡居士虽一次又一次处于人生的“低谷”,但他是何等的一种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和胸襟方能消融、化解掉这般诸多的坎坷和磨难!我的目光深切凝视着眼前的苏东坡先生,遥想其风骨,瞩目其风神,我自灵魂深处生发出如此慨叹:风骨越千年,不老是东坡!


    苏东坡创建的“东坡书院”

    东坡居士创建的“载酒亭”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历代画家笔下的“东坡居士”像

    风骨越千年  不老是东坡


    苏东坡生平年表(赵景宇整理)

    景祐三年(1036)

    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是年,苏轼的父亲苏洵二十八岁,母亲程氏二十七岁。

    宝元元年(1038)

    苏轼三岁,兄苏景先夭折。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国。

    宝元二年(1039)

    苏轼四岁,弟苏辙二月二十日出生。

    庆历三年(1043)

    苏轼八岁,跟随道士张易简读书,参知政事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5)

    苏轼十岁,从母亲程氏读书,“奋发有当世志”。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庆历新政失败。

    庆历七年(1047)

    苏轼十二岁,父亲苏洵科考落第,南游庐山等地。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返家奔丧,并教养苏轼、苏辙二子。

    至和元年(1054)

    苏轼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张方平镇蜀,并和苏洵结交。

    嘉祐元年(1056)

    苏轼二十一岁,和父亲苏洵、弟苏辙赴京应试,张方平上书欧阳修推荐“三苏”。苏轼、苏辙兄弟获开封府解试,拟应次年的进士试。欧阳修任翰林学士,推荐苏洵于朝。

    嘉祐二年(1057)
    苏轼二十二岁,与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受到主考官欧阳修、梅尧臣赏识。四月,母亲程氏卒于眉山,父子三人回蜀奔丧,兄弟二人丁忧三年。

    嘉祐四年(1059)

    苏轼二十四岁,服丧期满,苏轼与弟苏辙并父亲苏洵携眷赴京,同年苏轼长子苏迈降生(王弗所生)。

    嘉祐六年(1061)

    苏轼二十六岁,与苏辙同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策,苏轼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苏洵授霸州文安县主簿,在京编撰礼书;苏辙除商州军事推官,苏辙辞官不赴,留京侍父。

    治平二年(1065)

    苏轼三十岁,凤翔签判任满还朝,转殿中丞判闻鼓院,除直史馆,参与撰史。五月,妻王弗卒于汴京。

    治平三年(1066)

    苏轼三十一岁,父亲苏洵卒于汴京,苏轼、苏辙兄弟护丧返蜀。

    熙宁元年(1068)

    苏轼三十三岁,续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除父丧,离蜀赴京。刚刚即位的宋神宗召见翰林学士王安石,酝酿变法。

    熙宁二年(1069)

    苏轼三十四岁,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议行新法。苏轼归京,除判官告院;同年秋,苏轼为国子监考官,策题讽刺王安石。宋神宗屡次欲重用苏轼,均被王安石阻止。同年冬,苏轼作《上神宗皇帝书》全面驳斥“新法”。

    熙宁三年(1070)

    苏轼三十五岁,次子苏迨出生(王闰之所生)。元老重臣韩琦进言“青苗法”害民,苏轼作《再上皇帝书》请求罢免王安石。宋神宗力排众议,扶持王安石新法,贬黜群官,王安石拜相。

    熙宁四年(1071)

    苏轼三十六岁,向朝廷提请外任。六月,得通判杭州差遣,离京赴任。途经陈州,时张方平守陈州,苏辙为州学教授。九月,苏轼离开陈州,苏辙一路送至颍州,同年拜谒欧阳修。十一月,苏轼至杭州。

    熙宁五年(1072)

    苏轼三十七岁,三子苏过出生(王闰之所生)。

    熙宁六年(1073)

    苏轼三十八岁,任杭州通判,逢大旱灾年,苏轼赈济灾民。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请求停止王安石变法,中书省拒绝向上禀告,郑侠又设法直接呈送神宗皇帝,宋神宗阅后夜不能寐,下“责躬诏”。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

    熙宁七年(1074)

    苏轼三十九岁,纳妾朝云。九月,离开杭州,知密州。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知江宁府。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继续推行,吕惠卿刚愎自用,引发朝中大臣不满。

    熙宁八年(1075)

    苏轼四十岁,任密州知州。同年,王安石复职回京,继续推行新法,并颁布《三经新义》。

    熙宁九年(1076)

    苏轼四十一岁,任密州知州期间,九月移知河中府。王安石爱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宋神宗亲自主持推行“新法”。

    熙宁十年(1077)

    苏轼四十二岁,二月,苏轼改知徐州,至京师,有旨不得入国门,五月至徐州。七月,黄河决堤,苏轼亲率军民筑堤抗灾。

    元丰元年(1078)

    苏轼四十三岁,在徐州任上,筑黄楼并与秦观(秦少游)、陈师道等人举行“黄楼诗会”。

    元丰二年(1079)

    苏轼四十四岁,二月移知湖州。七月,御史中丞李定等人弹劾苏轼作诗讥讽朝廷,苏轼被从湖州任上拘捕入京,八月至京,投进御史台大狱,命悬一线,十二月结案出狱,诏贬检校水部员外 郎黄州团练副使,史称“乌台诗案”。

    元丰三年(1080)

    苏轼四十五岁,二月,至黄州,寓居定惠院。五月,弟苏辙送苏轼家眷至黄州,家人团聚,苏辙留伴十日后别去赴任筠州。

    元丰四年(1081)

    苏轼四十六岁,谪居黄州,宋夏自庆历议和之后,双方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至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理姐弟当权,梁太后多次出兵攻打大宋,宋神宗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丰四年十一月在庆州击溃西夏大军,占领两千多里的土地。

    元丰五年(1082)

    苏轼四十七岁,筑“东坡草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并于秋、冬两次游黄山赤壁,作前、后《赤壁赋》。同年,宋神宗命给事中徐禧等率兵攻打西夏,永乐城之战,宋军大败,后宋神宗开始悔悟,不再轻言战事。

    元丰六年(1083)

    苏轼四十八岁,四子苏遁出生(王朝云所生)。

    元丰七年(1084)

    苏轼四十九岁,正月,宋神宗出御札,有意复用苏轼,苏轼移汝州团练副使。四月,离开黄州,自九江至筠州与苏辙相见。七月,赴汝州途经金陵,见归隐于金陵山中的王安石,二人相谈甚欢,留一月别去,岁杪上表请求居住常州。

    元丰八年(1085)

    苏轼五十岁,宋神宗准允苏轼居常州请求,三月,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被贬谪的苏轼得以重用,有旨复朝奉郎知登州,又除尚书礼部郎中、起居舍人,被召为右司谏。

    元祐元年(1086)

    苏轼五十一岁,三月除中书舍人,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苏轼以免役法不当废除和司马光政见不和。九月,苏轼除翰林学士,司马光卒。十二月,苏轼策试馆职,程颐门人指摘苏轼策题,苏轼抗章自辩。同年,苏辙迁中书舍人,王安石卒。

    元祐二年(1087)

    苏轼五十二岁,任职翰林学士,八月兼侍读。朝廷内部分裂为朔、蜀、洛三党,迭相攻轧,党争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下。苏轼为蜀党之首,此年程颐罢经筵,苏辙迁户部侍郎。

    元祐三年(1088)

    苏轼五十三岁,以翰林学士差知贡举。因党争不绝,屡遭攻击,上章乞郡。

    元祐四年(1089)

    苏轼五十四岁,三月,苏轼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十一月,浙西七州旱灾,祈赈济。此年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元祐五年(1090)

    苏轼五十五岁,任杭州知州,疏浚西湖,构筑长堤,杭人称为“苏堤”,浙西灾害,连章请求赈济。苏辙出使契丹回朝,为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1091)

    苏轼五十六岁,正月,苏轼自杭州内调为礼部尚书,此时苏辙已为尚书右丞执政,苏轼为避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开杭州,沿途都做辞免状。五月,兼侍读。程颐门人贾易等人弹奏不已,朝廷两次罢之,八月,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

    元祐七年(1092)

    苏轼五十七岁,自颍州知郓州,又改扬州。七月,内调为兵部尚书,充南郊卤簿使。八月,兼侍读。九月回京。十一月除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充礼部尚书。苏辙进门下侍郎。

    元祐八年(1093)
    苏轼五十八岁,任职礼部尚书。御史黄庆基等人连奏蜀党太盛,苏轼自请外任。六月,除知定州。八月,继室王闰之卒。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

    绍圣元年(1094)

    苏轼五十九岁,任职定州知州。宋哲宗恢复“新法”,罢免元祐党人吕大防、苏辙、范纯仁等人,召回章惇、曾布等

    新党人物。四月,苏轼知和州,又改英州,降任左承议郎。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贬谪至惠州。

    绍圣三年(1096)

    苏轼六十一岁,贬居惠州。七月,侍妾朝云卒。

    绍圣四年(1097)

    苏轼六十二岁,朝廷重贬“元祐党人”,苏辙被贬至雷州。苏轼再次被贬至琼州。四月,离开惠州至藤州与苏辙相见,二人同行至雷州方才别离。六月,苏轼渡海赴琼州。

    元符元年(1098)
    苏轼六十三岁,贬居海南。朝廷遣董必查访两广,将苏轼逐出官舍。苏轼于城南置地,筑室五间,当地人士多从旁相助。

    元符二年(1099)

    苏轼六十四岁,贬居海南期间,苏轼与当地士人、黎民百姓交游。琼州海岛人姜唐佐前来问学。

    元符三年(1100)

    苏轼六十五岁,正月,宋哲宗驾崩,其弟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同听政。二月,苏轼移廉州安置,苏辙移永州。四月,苏轼授舒州团练副使。六月,苏轼离开海南,与秦观(秦少游)别于海康,秦观于此年卒,苏轼北还。

    建中靖国元年(1101)
    苏轼六十六岁,宋徽宗欲调和党争,兼用新旧两党人选,故以“建中靖国”为年号。正月,苏轼度南岭,后北上,五月至当涂、金陵、真州。六月至常州,上表乞致仕。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次年葬于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苏辙作墓志铭。

收藏新闻
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国际)大赛正式启动
大美无垠北国情——徐白一山水作品展亮相荣宝斋
莫负此生——陈半丁纪念馆成立20周年暨纪...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
毛国伦八十述怀“感悟丹青”
四川省:持续提升作品质量,重视综合画种发展
备战全国美展 各地举措纷纷
当代学院教育与素描艺术
素描的“西安思辨”
素描不仅是技巧 更是艺术终身修行
藏品推荐
元青花三顾茅庐
五牛中国红瓷瓶
明洪武官窑青花香炉
中华佛瓷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7(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