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 登录 免费注册
| 网站导航 | 旧版入口 | 设为首页 | 帮助
新闻 评论 访谈 展讯 专题
视频 媒体 趣闻 杂志 点评
素材 百科 知识 史论 理论
会员 名家 官网 新锐 当代
论坛 群组 博客 微博 互动
辞典 教材 尚品 工具 艺搜
拍卖 预展 结果 排行 公司
交易 图书 特价 品牌 店铺
服务 建站 推广 人才 展示
机构 协会 画院 美院 基地 企业
画廊 连锁 收藏 博览会 博物馆 美术馆
代理 济南 长沙 曲阜 常州 加盟
旗下网站 》 国画家 油画家 版画家 雕塑家 建筑家 工艺美术家 中国紫砂艺术 书法大家 当代艺术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网 童画网 拍卖网 艺商网
李味青画中三昧
2023年09月12日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中国艺术报 热度:0  

    陶然共醉菊花杯(纸本) 李味青

      李味青先生(1909年-1997年)南京人,原名树滋,字味青,系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被誉为金陵四老(李味青、赵良翰、张正吟、韩少婴)之一。他生性淡泊,自甘寂寞,平易近人,不计得失,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邃的修养,忠实捍卫传统中国画。李味青先生勤恳地耕耘着属于自己的那片艺术天地,这是他对自己内心一种价值的坚守。李味青先生的学生、江苏画家何鸣回忆起先生从艺时一丝不苟、严谨勤勉的精神,总是由衷敬佩和称赞他的艺术成就。

     

      要学画先练字一年

      上世纪60年代初,何鸣拜识李味青先生。那时何鸣还是中学生,假日喜欢逛逛书店、画廊,一次,偶于南京太平南路十竹斋画店看见一幅落款为“白下李味青”的写意月季花作品,使何鸣眼前一亮,驻足良久。那充满活力的笔墨和造型,艳丽而又脱俗的色彩,非同一般的章法布局,表现出一种昂扬之气,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何鸣萌发了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兴趣,并想拜识味青先生。

      数月后,何鸣在友人的介绍下得登味青先生之门。李味青先生住在南京秦淮河边一条名为竹竿里的老巷子,因此自号“竹竿里人”。

      为拜李味青为师,何鸣整整练了一年的行书。

      何鸣第一次走进李味青先生兼作画室的客厅,见到先生坐在用两张八仙桌拼成的画桌边,以长锋羊毫笔蘸清水在几块方青砖上临帖写字。

      他50岁上下,中等身材,长长的下巴微微前翘。知道是拜师学画的来意后,他呵呵一笑,从桌上拎起一张他刚刚写满行书的“元素纸”递给何鸣说:“你回去后每天照此写一张,一年后带给我看再说。”

      为了师从味青先生学习花鸟画,从那天起,何鸣每日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临池习字。第二年夏天,何鸣带上厚厚一摞子“作业”来见味青先生,他翻看作业后又是呵呵一笑:“看得出,你这一年是扎扎实实地写字的,从此以后要记住:画倒不一定天天画,但不可一日不练字,不可一日不读书。学习写意花鸟画的人如果不懂得书法,没有学问,是不能真正懂得个中三昧的啊!”这是李味青先生给何鸣上的重要第一课。

     

      生活上马虎对艺术却痴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味青先生生活窘迫,食无米、画无纸,但他以清水代墨,青砖代纸,笔耕不辍。那时,梅兰竹菊之类的花鸟画,并不符合时代要求,但大智若愚的味青先生照样画他的花鸟画。

      味青先生手中画着写意花鸟画,心中想的也是写意花鸟画。在他看来,生活中似乎每一件事都与“写意”有关。有一天上午,他和何鸣坐在画桌旁闲聊,一旁择菜的李师母说:“去淘点米,可以煮饭了。”

      李味青先生答应着站起身来,拎了个铁桶,走向院中的井边打了一桶水。倒进井边的盆中,用箩筐装了些米,放入盆中一晃,然后左手握箩把,右手将箩中的米狠狠抓了几下,再在水中捞了一下,便将箩拎起,说:“成了!”

      何鸣奇怪地问了李先生一句:“这米这么快就淘好了?”先生哈哈一笑说:“这是淘米的大写意嘛!哈哈……”李先生扫地也是如此,拿起扫帚三下五除二,“一挥”而就。然后又提起他的画笔埋头他的砚耕。李味青先生就是这么一位对生活要求很马虎而一心扑在艺术上的人。

      何鸣随先生学画数年之后,粗略知道他过去人生的坎坷经历。1954年,当时他才45岁,正是年富力强,却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微薄的稿酬,他不断地向各地报刊投画稿,换取一次三五元的稿费。那段艰苦的日子中,他的花鸟画曾出现在宫灯、挂历、火柴盒、搪瓷脸盆、茶缸、水瓶,甚至雨花石上。

      李味青先生常常买不起宣纸,废报纸、黄手纸、清水青砖都成了他书画的材料。一次,武汉一家工艺美术公司给他寄来一千多元的稿费,他兴奋地拿着汇款单对何鸣说:“这一下可以买一板车的纸来画画了。”当有人携纸求画时,他会立刻卷袖,舒纸,挥毫蘸墨,一吐真情为快。遇到好纸时,还会情不自禁地自语:“比吃肉还痛快!”

      笔者曾见一些精明的求画者,带上些礼物,卷上好的生宣纸,趁着先生画兴,一次作画几幅甚而十多幅,满载而归。这些纸是求画者带来的,画成了,自然也就带走了。

      我们在他的画上常常见到这样的题句:“咬得菜根,百事可为。”“游戏数笔,颇觉惬意。”“信手拈来,不计得失。 ”他的生活与创作的困境如此,苦已经苦到了底,就借笔墨、宣纸自寻其乐,又何况他的画自娱之外,尚能娱人呢!他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只要人们喜欢。青砖是他的“耕地”,宣纸是他的“天空”。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南京的许多人家的墙上,常常可以看到“白下李味青”的写意花鸟画作品——“白下”系古时南京的别称——味青先生的画真正走入了南京寻常百姓人家。

      1977年,李味青先生“中风”后大病了一场。奇迹般的康复后,他居然在南京清凉山公园崇正书院办起了个人画展,近百幅作品吸引了无数的观众。画展开幕,观者如潮,刘海粟、亚明、萧娴、黄养辉等书画大师参观画展后均赞叹不已,其间,刘海粟先生曾三次亲临观看,大加推崇。

收藏新闻
备战全国美展 各地举措纷纷
当代学院教育与素描艺术
素描的“西安思辨”
素描不仅是技巧 更是艺术终身修行
素描决定创作的风格与品质
素描中的艺术观与方法论
素描之争 艺术教育的多维辩论与改革
通过素描培养未来艺术家的核心能力
建构融通中西的中国素描评价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素描之思
藏品推荐
元青花三顾茅庐
五牛中国红瓷瓶
明洪武官窑青花香炉
中华佛瓷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1(s)   7 queries
update: